一、就业发展状况
(一)就业目标圆满完成,创业扶持稳见成效。
据人社部门统计,一季度,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5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6.08%;失业人员再就业4.1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2%;困难人员就业2.0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8.7%;产业园区实现新增就业6.54万人;农业劳动转移就业34.5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9.4%;城镇登记失业率3.28%,有效控制在目标任务4.2%以内,全省就业局势稳中趋好。
随着“双百”工程、“全民创业行动计划”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逐渐形成。今年1-3月,全省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亿元,新增扶持就业0.45万人,带动就业1.35万人,截至3月底,期末累计贷款金额166.47亿元。在加快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万名大学生创业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方面,常态化地组织系列专项服务活动和技能就业专项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预计一季度全省实现高校毕业生创业1020人。在深入贯彻“雁归兴贵”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中,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稳步增长。截至3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期末在外就业855.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52%,其中省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50.7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8.67%;转移农业劳动力34.58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10.99%;返乡就业创业7.14万人。
(二)招聘平台多样化,就业渠道多元化。
今年以来,随着互联网+、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全省招聘与就业呈现多样化与多元化的新态势。从一季度全省人才市场数据看,招聘单位总数达到1721家/次,招聘职位总数为6922个,求职人员总数为14889余人次。招聘形式主要分为现场和网络招聘两种。
现场招聘:一季度,全省共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22场,组织招聘单位1760家,提供就业岗位10560个。其中,大型综合招聘会12场,组织招聘单位960家,提供就业岗位5760个;第三届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招聘、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场,组织单位170家,提供就业岗位1508个;“春风行动”、农民工专场招聘会3场;组织单位240家,提供就业岗位1680个。
网络招聘:一季度,新注册网上招聘单位1721家,截止一季度末,在线招聘单位14032家,提供招聘职位总数70160个,个人注册累计总数862900份。全省举办“第四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网络招聘”,参会单位991家,提供岗位4959个,在线接收简历26422份;参加“第三届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网络招聘会,参会单位1721家,提供招聘职位总数8605个。
(三)用工以技术实操类为主,求职以理论文书类居多。
根据一季度人才市场数据分析,企业需求前十大职位主要为业务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土建、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经济以及机械类,其中研究生及以上需求占总需求的2.98%,本科占55.29%,本科以下需求为41.73%。人力资源供给前十个专业分别为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会计等,求职者研究生以上占1.67%,本科占33.38%,本科以下占64.95%。
从供需结构来看,供给排在前三位的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专业,需求市场十分饱和;需求排在前几位的土建、工商管理和电子信息等专业,除土建外其他专业存在在供给不足的问题。
从供需的学历层次看,企业对于高学历的需求高于人力市场供给的学历层次,用工和就业呈现不协调。
图1 人才市场人力资源需求前十大职业
图2 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供给前十大职业
(四)城镇调查失业率呈下降趋势,劳动参与率持续提高。
从3月份贵阳市和遵义市月度劳动力调查数据看,城镇调查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总体来看,我省就业仍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表1 全省城镇劳动力主要指标情况表 |
|||
主要指标 |
1月 |
2月 |
3月 |
劳动力参与率(%) |
60.90 |
61.48 |
61.57 |
就业人口比(%) |
57.59 |
58.54 |
58.79 |
从以上表中数据分析,今年1-3月份(城镇)劳动力参与率和就业人口比均呈逐月上升趋势,劳动力参与率1-3月分别是:60.90%、61.48%、61.57%,就业人口比1-3月分别是:57.59%、58.54%、58.79%。
从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来看,贵阳市就业人口比重较高的前三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占比分别为23.76%、14.46%和9.50%;遵义市就业人口比重排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占比分别为19.78%、17.50%和11.76%。
表3 3月份贵阳市、遵义市就业人口各行业所占比重(%) |
||
行 业 |
贵阳市 |
遵义市 |
农林牧渔业 |
9.21 |
17.50 |
采矿业 |
0.59 |
- |
制造业 |
9.50 |
11.76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19 |
1.64 |
建筑业 |
14.46 |
9.12 |
批发和零售业 |
23.76 |
19.7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54 |
6.20 |
住宿和餐饮业 |
8.32 |
7.3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69 |
0.64 |
金融业 |
0.69 |
1.37 |
房地产业 |
0.50 |
0.8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68 |
1.9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78 |
0.36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20 |
0.36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8.71 |
2.92 |
教育 |
2.97 |
5.74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37 |
3.4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49 |
0.82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5.35 |
8.20 |
(五)“四上”单位就业人员稳定增长。
一季度,全省“四上”单位(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全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期末人数为175.0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8.67万人,增长5.2%。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减少、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数增加;分行业情况看,从业人员同比增加较多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建筑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从分人员类型来看,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期末从业人数同比增加,而其他从业人员同比减少。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
全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必然相应减少就业需求量,创业行业审慎度提升,创业带动就业步伐放缓。另外,东部发达地区经济下行,对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速放缓。我省是传统的产能大省,产能过剩使能矿产业及相关产业不断排挤出相当数量的就业人口,结构性裁员派生出结构性失业和隐形失业。
(二)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供需结构出现矛盾。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增,以及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浪潮、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技术工人缺乏、技能水平整体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导致我省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各用工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的压力也进一步增大。
(三)新生代劳动者期望较高,就业难度不断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者尤其是青年劳动者对于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预期的进一步提高,与经济下行条件下企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利润减少和控制劳动力成本形成矛盾,增加了就业压力。
(四)就业服务体系薄弱,保障制度亟需健全。
面对新常态下就业压力和挑战,原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就业需要。同时,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争议调解仲裁力量薄弱,劳动关系领域的突出矛盾尚需得到有效化解。
三、对策及建议
(一)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29号),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全民创业行动计划”、“雁归兴贵”等重点工程,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
(二)针对重点人群,加大培训力度。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整合人社、教育、扶贫、农业、旅游、商务、移民搬迁、工青妇等部门培训资源,统筹做好我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其都能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强力助推我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二是加大对产能过剩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力度,大力开展转岗转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推进产能过剩企业职工转岗就业创业。三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我省大数据发展为契机,把发展大数据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我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以发展农村电商为突破口,试点推广“互联网+”创业培训新模式。四是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入市场化手段,采取政府补贴、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训后补、服务外包等方式,广泛动员各类市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
(三)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和就业帮扶。
一是大力开展就业扶贫工作,着力强化“六个精准”,精准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二是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完善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深入落实“3个15万元”政策,促进小额担保贷款规范发展,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三是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万名大学生创业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服务活动。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统筹抓好其他群体就业,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